2011年《職業病防治法》修訂后明確規定:“職業衛生安全監管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衛生部門和勞動人事部門予以配合”。職業健康安全監管成為安監部門法定職責,也是一項全新的監管課題。
(一)加強《職業病防治法》及防治知識的宣傳與普及。“無知者無畏”,只有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職業病的危害,才能讓從業人員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職業病防治的重要性,才能讓全社會共同監督、積極主動參與到職業病防治中來。做好《職業病防治法》及防治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一是要借助新聞媒體抓宣傳。以往宣傳一般只停留在書面文字,“職業病防治宣傳周”期間各級衛生部門在街頭巷尾擺幾張桌子散發一些傳單、小冊子之類的宣傳品,或將《職業病防治法》印成漫畫掛圖發到企業、農戶手中,雖然收到一定效果,但針對性不強,普及率不高,宣傳效果不佳。必須廣泛借助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先進新聞媒體開展聲、光、影全方位宣傳,譬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高端欄目跟蹤報道職業病防治重點難點問題,各級電視臺全方位播放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短片和公益廣告,拍攝職業病防治主題電影、電視劇,錄制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光碟,大范圍開展職業病防治征文、攝影比賽等等,多形式不拘一格地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宣傳報道要做到不怕揭短,不怕曝光陰暗面,通過正反雙面典型讓社會對職業病防治有一個深刻、正確的認識,以提高廣大民眾,尤其是涉危行業從業人員職業病防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要借助培訓抓宣傳。安全生產培訓系統已較為完備,上到各級安全監管管理者和執法者,中到涉危企業負責人和管理員,下到企業班組長、特種作業人員和從業人員都要開展安全培訓,基本實現了安全生產全員培訓。職業病防治完全可借助安全培訓系統進行宣傳,將《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知識作為培訓的一個必學內容納入培訓,甚至可以把職業健康安全監管單列出來培訓,這樣就能確保職業病防治宣傳在整個安全監管系統中做到全覆蓋,針對性強,系統性強,有助于從業人員全面系統地認識、知曉并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三是要借助考核和監管執法抓宣傳。把職業健康安全監管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和安全監管執法計劃,通過強化目標管理考核促使各級各部門對其進一步提高認識并加強監管執法,通過強化監管執法促使企業對其進一步加強重視并加大防治力度。四是要借助宣傳活動和安全標準化建設抓宣傳。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職業病防治宣傳周”等專題宣傳活動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把職業病防治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安全生產示范縣市、示范鄉鎮創建活動中,與創建活動同時安排,同時部署,同時考核驗收。通過綜合社會各界力量多方位全面宣傳職業病防治知識,讓職業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識家喻戶曉,使廣大群眾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職業病防治中來。
(二)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防治主體責任的落實。僅僅依靠提升社會對職業病危害性的認識和從業人員對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是不夠的,要抓好職業病防治必須依靠職能部門的依法監管和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的落實。
一是要強化職能部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安監部門要履行好職業健康安全監管職責,通過加強系統培訓,使監管執法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理清監管思路,明確監管重點,搞清到底要監管什么,怎么監管,盡快掌握監管知識、技能和手段,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用“鐵拳、鐵腕、鐵面孔”打擊、整治職業病防治責任和措施不落實行為。把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的審批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并抓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規范建設項目備案、審核、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抓好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進一步明確職業病防治的責任和措施。督促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職業危害申報制度,如實申報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建立職業危害檢測監控制度,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建立和完善職業危害警示告知制度,認真執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和《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強化《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申報、審批、發放和管理工作,把企業職業病防治責任和措施納入監管執法,作為企業安全許可的前置條件,從嚴把好職業病防治源頭關。衛生部門要圍繞《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抓好地方職業病防治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切實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完善《職業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和相關標準的制定,抓好職業病防治宣傳培訓和普法教育;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和監督管理,規范職業病檢查和救治。人社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用人單位勞動合同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與從業人員簽定勞動合同;依據職業病診斷結果,做好職業病患者的社會保障工作。
二是強化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企業要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履行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依法落實職業病防治資金,配備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防護用品和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組織從業人員定期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和崗前、離崗職業健康檢查;建立健全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監測制度,明確專人定期開展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確保職業病防治設備和檢測儀器正常運轉;建立完善企業內部警示教育管理制度,在作業場所按規定設置警示標識、危害告知卡、劃定警戒線等;健全企業“三級培訓”制度,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對職業病危害的識別和防范能力,搞好自我防護;依法依規做好職業病患者的救治和安撫善后工作。
三是強調工會組織對職業病防治的監督與參與。建立健全基層和企業工會組織,盡可能把從業人員納入工會,發揮工會安全監管職能,為從業人員維護合法權益訴求提供組織保障。監督企業貫徹執行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議整改不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定及有損從業人員身心健康和危害生命財產安全的問題。監督企業工程項目落實職業衛生安全“三同時”制度,制止生產經營建設過程中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積極組織從業人員參加職能部門和企業開展的職業病防治學習培訓,協助企業宣傳職業健康相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和技能。加強職業病防治集體合同管理,依法代表從業人員與企業簽訂職業病防治集體合同,維護其合法權益。
四是倡導職業健康協會及社會各界參與監督。發揮職業健康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著力于職業健康重要問題的調查研究,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廣職業病防治科研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應用。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既要宣傳報道先進典型,更要揭露、曝光職業病防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變事故追蹤報道為問題監管批露,改“歌功頌德”為“治病救人”,為社會營造職業健康和安全發展正能量,做到防范未然。充分發揮12350安全生產舉報投訴特服電話平臺功能,制定舉報獎勵制度,支持、鼓勵舉報職業病防治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調動廣大群眾參與職業健康安全監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我國職業病防控形勢還十分嚴峻,歷史欠賬多,基礎薄弱,危害分布領域廣,患病人數總量大,且呈連年上升趨勢,群體性職業病事件屢有發生,給社會和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大。只有盡快完善法治,不斷強化職業健康安全監管,全社會齊抓共管,才能扭轉職業病防控不利形勢,撐起職業健康的一片藍天。
(責任編輯:jinliy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