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實施的日子越來越近,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整合與修訂也在加速進行。
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表示:“去年整合完成了208項(食品安全標準),今年的任務是完成207項。今年年底之前,將形成一套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總數量為1000多項。”
國家衛計委近期一直就各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冷藏乳制品、飲用天然礦泉水等多項食品安全標準近日陸續被掛到網上。
原標準將有5種結果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整合過程已歷時兩年多。2012年10月,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原衛生部辦公廳印發《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并于2013年1月啟動標準清理工作,涉及的標準包括食用農產品(13.35,0.00,0.00%)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內容。而這些舊標準的制定者則包括農業部、原衛生部等部委。
而標準清理工作開始以來,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格局也已發生重大變化。2013年3月,原衛生部、計生委合并組建衛計委;同月,原來屬于衛生、工商、質檢等部門的食安監管行政職能則被剝離出來,并入食藥監部門,從而改變了原先食安監管“九龍治水”的紛亂局面,形成農業主管部門和食藥監部門的兩段式監管格局。
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獲悉,按照《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衛計委前副主任陳嘯宏任組長的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148名專家參加的8個專家技術組,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負責日常組織管理,對4934項食品標準進行清理。
上述秘書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食品標準清理工作實施方案》中列入清理范圍的標準為4934項,除交由農業部清理的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標準,建議由主管部門自行清理的認證認可類標準外,共清理了各類食品標準3310項。通過對這些標準的清理,專家技術組逐項提出了清理結論,包括五種結果:建議繼續有效;建議修訂完善后成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建議多項標準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建議廢止;建議不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由歸口部門自行管理。
避免“標準打架”重現
“標準制定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比較緊。因為這個工作遇到了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情況,就是短時間內做這么多標準。我們力圖避免因為時間緊而出現問題,所以要不斷征求意見,不要時間緊而出現標準制定方面考慮不到位、標準有缺陷的情況,把風險降到最低。”王竹天說。
因之前各部委制定的標準存在嚴重的交叉重復,整合出一套食品安全檢測國家標準頗有難度。
一位參與標準清理的專家舉例說,食品生產、加工、經營過程中,污染物和微生物是兩大容易引發安全問題的因素。調查過程中,大家對于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控制、設置相關的監控指南認可度較高,認為制定控制導則或在衛生規范中控制這些主要污染源是控制的關鍵,但衛生規范的涵蓋內容則到了巨細靡遺的程度,調查對象普遍認為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都比較重要,應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無縫連接。
“目前的現狀是食品流通環節的衛生規范定位還不明確,由生產企業負責的運輸和由經營單位負責的運輸要求各有不同,且生產和經營歸屬不同的部門管理,是否需要將其分別納入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初級農產品衛生規范得分相對較低,可能是由于我國農產品生產加工較為分散,涉及農產品種類繁多,制定初級農產品衛生規范的難度較大,而且不容易實施。”上述專家表示。
一直從事標準清理工作的王竹天表示,標準清理過程中,從檢測方法、技術規范、規格標準、包裝材料到產品標準,每個方面都需要征求意見,來發現過去在標準執行過程中有沒有問題,根據這些意見再來修訂。
“我們要把食品衛生標準、質量標準、農產品質量標準整合在一塊,要讓中國有一套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不能再出現‘標準打架’的現象。”王竹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