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從深圳市人居委獲悉,2016年下半年,深圳市環境空氣立體監測系統將正式啟用,這是全國首個用于空氣污染物監測的立體監測平臺,它的啟用將大大提高深圳市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性。
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梁鴻介紹說,從2015年1月1日起,深圳市已在“深圳人居環境網”“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等網站上正式對公眾發布未來三天的空氣質量預報,主要內容包括:未來24小時全市空氣質量指數范圍、首要污染物和PM2.5日均值;未來24小時至72小時空氣質量級別范圍。
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是根據環境空氣質量實測數據和氣象資料等大量資料,通過數值模式和統計模型等預報手段對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及時空變化進行預測,特別是通過研判會商后決定是否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預案,為群眾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指導和服務,為政府部門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梁鴻說,空氣質量預報工作人員在進行預報的工作中需要參考大量輔助信息,包括監測實況、污染擴散形勢的條件分析、計算機數值模擬結果、以往多年各個季節污染物變化規律等,對整個區域空氣質量的評判、并結合個人預報經驗,經過預報團隊內部會商和與氣象部門專家會商研判等多個程序后最終得出預報結果。因此,如何穩步提高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目前深圳市已建成20個地面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但缺乏對空氣質量的立體化監測,尤其缺乏對PM2.5空氣分布的監測,遠不能滿足PM2.5污染防治和灰霾治理的需求。
據介紹,深圳市環境空氣立體監測系統已經建成,目前正在安裝高度階段,將于下半年正式發布環境監測儀器數據。我市在位于寶安區石巖街道350米的氣象梯度觀測鐵塔,建立空氣質量鐵塔垂直監測子站,在觀測塔50米、100米、260米處布設3個自動監測點位、8個手工監測點位和一個鐵塔底部移動實驗室,在羅湖、松崗、七娘山等3處配套建設地面垂直監測點,形成地面垂直監測子站,與現有的平面監測系統相結合,最終形成我市的環境空氣立體監測系統。
梁鴻表示,環境空氣立體監測系統投入使用后,將大大提高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