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全方位的環境監測監察執法。日前,從安徽合肥獲悉,該市正在著手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預計到2020年,安徽合肥將基本實現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對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的全覆蓋,監測網絡結構不斷優化,建成天地一體、部門協同、信息共享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同時,監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明顯提升,信息資源應用能力不斷增強,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根據印發的合肥生態環境檢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具體監測內容包括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六大要素。對于重點排污企業,將實施嚴密監控,建設完善單獨的檢測數據傳輸網絡,實現重點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和管理信息的全市聯網,形成排污單位環境監測儀器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實現污染自動預警、超標排放報警及追蹤定位。
空氣質量監測
合肥將建成21個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點,其中包括董鋪水庫、琥珀山莊、長江中路、三里街、明珠廣場、高新區、廬陽區、濱湖新區、包河區和瑤海區,分別代表清潔對照區、居民區、商業區、交通區和混合區的城區大氣功能區屬性;還有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5個省控點,肥東、長豐、巢湖、新站等還布局6個市控點。
水環境監測
監測點位覆蓋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國控點由23個手工監測和6個自動監測點位構成,主要分布在巢湖流域一、二級支流及徑流量較大的三級支流,共13條河流和湖庫,監控全市重要水體。省控點由12個手工監測點位構成。市控、縣控點手工監測包括飲用水源地和城市河段、城市黑臭水體組成。市控、縣控點自動監測包括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各建成1個固定自動監測站和2個浮標自動監測站,眾興水庫建成1個浮標自動監測站。此外,巢湖湖體還要建成10個浮標自動監測站。
土壤環境監測
在全市耕地、林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區域、污染場地及周邊地區、飲用水源地、農產品產地等區域,布設土壤國控81個點位。
聲環境監測
全市布設聲環境監測點位464個,其中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369個,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位80個,城市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15個。在市區開展車載噪聲自動監測試點;在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鐵路沿線等開展振動監測試點。此外,還將在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鐵路沿線、建筑施工場地、大型機場等區域開展噪聲監測試點工作。
輻射環境監測
配合省環保廳完成布設8個γ輻射累積劑量監測點、3個飲用水源地監測點、4個射頻監測點。同時在高壓輸變電沿線開展工頻電磁環境監測試點。
生態狀況監測
在林地、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村莊、森林公園等區域布設監測點位;在巢湖流域建立濕地生態地面定位監測站。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