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市政府辦公室傳來消息,我市正式印發《2017年全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對今年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要求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把食品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政府常務會議每年研究2次以上。在普遍將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基礎上,進一步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經費逐年增加。督導考核方面,各級政府要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加強對政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的評議、考核。
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
我市將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農產品源頭治理方面,從嚴執行禁限用農獸藥管理、農獸藥休藥期(安全間隔期)等規定。督促屠宰企業落實進廠(場)檢查登記、停食靜養、肉品品質檢驗特別是“瘦肉精”檢測等制度,進一步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構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落實農藥、獸藥經營告知制度,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定期對主要生產基地、交易市場的投入品開展監督抽查。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使主要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總面積60%以上。
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嚴格執行生產、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索證索票制度,推動生產經營者建立從原料采購、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出廠檢驗、物流運輸到產品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做到問題可溯源、原因可分析、產品可召回、責任可追究。大力推進生產企業質量授權人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繼續開展食品加工小作坊備案工作,努力做到應備盡備。加快食品加工小作坊園區建設,年內芝罘、萊州、招遠、蓬萊4個園區實現提檔升級,其余縣市區全部建成運營。繼續推進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封閉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一票通”制度,加快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中型商超快檢室建設,做到批批檢驗、合格銷售,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檢測不少于一千批次
我市提出,風險防控力度今后將進一步加強。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市、縣(市、區)兩級每年制定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不少于1000批次,將所有生產基地、銷售企業、市場及主要農產品都納入監測范圍。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完善應急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應急培訓和演練制度,創新培訓和演練方式,提高隊伍實戰能力。
繼續加大監管信息化建設力度,提圍繞打造“檔案信息、智能監管、在線監控、產品追溯、信息公開、咨詢舉報”等六大平臺,逐步將食品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納入信息化監管體系。
嚴查“七無一超”違法行為
執法檢查方面,我市將進一步健全完善環黃渤海區域食品藥品稽查協作機制,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協查、產銷監管等協調聯動機制,提升打擊合力。
開展食用農產品種養殖集中整治。全面推行農業綜合執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和獸藥、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收購銷售屠宰病死動物、注水、私屠濫宰、虛假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偽造冒用“三品一標”產品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水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 重點排查海參苗種、海參和海水魚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開展貝類衛生監測、生產區域劃型和捕撈品及漁用投入品風險監測,加大抽檢數量、頻次,普及快檢技術,藥殘超標案件處結率保持100%。
開展生產經營各環節專項整治。持續開展學校周邊及農村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查處無證銷售、無合法來源、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無食品標簽食品和超保質期(含腐敗變質)食品等“七無一超”違法行為。組織開展火鍋底料、含鋁食品添加劑、豬羊肉及其制品以及相關食品原料集中規范整治,加大夏秋季、傳統節日、中高考、學校開學前后等重點時間節點的監管力度。積極開展重點進口食品、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切實保障各環節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