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小時候經常吃的“辣條”一度成為熱詞,也備受質疑。不過,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調味面制品》,將通過標準化要求,為辣條正名。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從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獲悉,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調味面制品》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對辣條生產進行了標準化要求。
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此次發布的新標準對辣條的原輔料、生產工藝、感官要求、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使用等進行了規范。
原輔料要求方面,小麥粉應符合GB 1355的規定;香辛料應符合GB/T15691的規定;食用鹽應符合GB 2721的規定;食用植物油應符合GB 2716的規定;其他原輔料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及相關標準。在感官上,則要求其色澤“具有本品固有色澤”;其組織形態“具有本品固有形態”;其氣味和滋味“具有本品固有的氣味和滋味,無異味”;且無正常視力可見的外來雜質。
新標準從9月1日起實施,但允許并鼓勵全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標準正式實施前執行該標準。據了解,重慶共有20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包括火鍋底料、怪味胡豆等,基本囊括了重慶的地方特色食品,有效保障了重慶食品安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