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慶邦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披露,近年來,甘肅實施了最嚴格的農村食品市場整治,包括“清源、凈流、掃雷、利劍”等專項行動,食品安全的風險隱患得到了有效防控,農村食品安全形勢逐步向好。
一直以來,城市的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而在農村,問題食品頻現,過期食品、假冒偽劣食品等一些在城市里無法上市的問題食品,轉往農村市場銷售,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甘肅作為西北貧困省份,農村人口多,是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區。
為此,2016年,甘肅省食安辦成立了食藥監、公安、農牧、工商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實施了系列專項行動。在專項治理期間,至2016年底全省檢查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96401戶次,取締無照經營239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0個,查扣劣質食品73940公斤,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638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8件,監督抽檢20276批次。
為從農村食品源頭控制質量,甘肅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清源”行動,甘肅省農牧廳制定方案,在全省開展了禁限用農藥、獸用抗菌藥、水產品違法禁用藥物、生豬屠宰、“瘦肉精”、生鮮乳、農資打假等專項整治,對農藥經營門店、種養殖基地、屠宰企業等展開“拉網式”檢查,共檢查生產經營企業門店42300多家次,查處各類問題800多起。
為確保農村食品流通環節制假售假,甘肅省工商局嚴厲查處無照經營行為,堅決打擊和取締“黑窩點”。同時,強化食品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嚴厲打擊“山寨食品”等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嚴管嚴查食品廣告。
在農村食品安全“掃雷”行動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開展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清理整頓,排查各類風險隱患377237條,督促24284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整改。同時,在全省食品生產企業、大型商場超市和批發市場、中型以上餐飲服務單位及學校食堂100%應用電子追溯監管平臺,其他食品經營者100%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
打擊食品違法犯罪“利劍”行動中,甘肅省公安廳“獲取線索、經營布控、集中打擊、掛牌督辦”,共破獲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等食品類案件36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103人,涉案價值1160萬元,清理非法黑工廠、黑作坊、黑市場、黑窩點274個。
截至目前,甘肅省“清源、凈流、掃雷、利劍”行動還在持續,嚴防死守農村食品安全的底線。
此前,甘肅省人大還出臺法制條例,解決農村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監管難、規范難、取締難等問題。同時,甘肅省食藥監局和甘肅省農牧廳聯合印發文件,規范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行為、農村集體聚餐等。
王慶邦坦言,甘肅在保障農村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工作雖取得一些成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受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制約,甘肅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者普遍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主體責任意識短期內難以提高,生產經營環境普遍簡陋、陳舊,衛生狀況較差,小、散、亂、差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觀。
與此同時,農村廣大消費者普遍消費能力弱,趨向于質次、價廉食品的現象短期內亦難以改變。此外,受體制編制影響,農村基層食藥所監管人員少、監管范圍廣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監管人員能力素質與監管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監管的專業化、精準化、規范化、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