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記者從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為做好2018年南寧市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工作,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創建工作,南寧市將全力打造“六個一”農貿市場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保障農貿市場食品安全。
農貿市場的食品來源渠道較雜,數量大,流向廣,其食品安全檢測問題關系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六個一”農貿市場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即:在責任落實上,明確一條責任軸線;在監管能力上,建設一個監管堡壘、鞏固一支專業隊伍;在創新驅動上,制作一塊溯源條碼、出臺一張合格證書、打造一批示范市場,通過嚴格監管治理實現源頭把關。
具體落實方面,出臺《南寧市蔬菜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完善蔬菜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嚴格執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對高毒農藥的執法力度。同時,要求市區110家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方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市場開辦者自建、財政資金扶持等舉措全部建立檢測室,將食品檢測工作日常化。結合今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首創“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服務站”,實現監管哨所前置。通過10個站點網狀輻射11個主城區98%的農產品交易區域,每個站點承擔周邊至少6個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巡查監管、宣傳教育、咨詢和投訴舉報等工作;并在原有100人的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檢測隊伍的基礎上重新合理調配人員布局,積極拓展“機器換人”創新監管模式,通過商務部門“智慧農貿市場”建設,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對農貿市場食品進行溯源管理,目前已完成11家農貿市場試點推進。
據了解,南寧市自2012年開始打造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項目以來,已基本建成完整的豬肉流通追溯鏈;部分超市、農貿市場已實現蔬菜來源信息可追溯查詢。今年,南寧市將繼續開展食品溯源條碼工作,廣大市民可通過零售市場查詢機、肉菜流通追溯信息網、熱線電話、手機客戶端、微信平臺等多種方式查詢所采購豬肉、蔬菜的來源信息。
同時,市食藥監局與市農委聯合起草的《南寧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將從原材料生產源頭和流通環節入口把關,分別賦予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開具合格證的義務,同時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代替銷售憑證,作為餐飲、二次銷售等后續環節的溯源查驗依據。
據悉,南寧市還將以示范市場立標桿,建成東溝嶺農貿市場等6家自治區級食品安全示范農貿(批發)市場;通過以點帶面全覆蓋,實施《南寧市農貿市場分級評定管理辦法》,分別評選出一級農貿市場3家、二級農貿市場45家,面向社會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