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陜西省環保工作會議召開。去年以來,陜西省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省環境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全方位推進,在空氣質量監測上,全省去年新建省控站16個、背景站3個、區域站3個、雷達立體監測和空氣污染在線源解析站1個,初步形成了由169個空氣自動監測站組成的、覆蓋13個市(區)122個縣(市、區、新城和開發區)的天地一體化立體監測網絡。在水環境質量監測上,陜西省配合國家完成了45個國控水質斷面自動監測站選址和采測分離,新建了1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新增市控水質手工監測斷面9個。
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上,陜西省初步建成了1036個點位組成的國控土壤質量監測網,完成了290個點位監測,共出具1.18萬個數據。在重點污染源監督監測上,完成了233臺次火電機組、459套次在線監測設施、428家重點排污企業監督性監測及比對監測,出具數據10.5萬個,嚴格監督了占全省排污總量85%的重點污染源。同時,在其他環境要素監測上,陜西省對77個點位開展了功能區噪聲監測;對417條、713公里道路,1587個網格區域開展了交通噪聲和區域噪聲監測;對107個縣(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遙感監測評估;對41個納入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考核的縣(區)監測數據進行了審核,全年累計采集、分析、上報數據70萬條,為全省環境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陜西省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重點推進關中地區顆粒物立體監測、源解析、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國考斷面水質自動站及渭河流域水質全指標自動站建設,省控土壤質量監測網布設等工作,并推動環境監測儀器數據在政績考核、環境督察巡察、目標責任考核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同時,陜西環保將聯合省質監、公安、監察等部門嚴肅查處地方保障不力、人為干預數據、監測機構弄虛作假等行為,不斷提升環境監測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