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将联合政府与民营检测机构构建覆盖城乡检验检测体系。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和“食品药品安全城”为统揽,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力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工程和创新提升。
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是建设幸福长春的重要基础。去年,长春市先后开展了保健食品“百日会战”、打“四非”行动、“蓝剑行动”、“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切实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打造智慧食药监
今年,长春市将加快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食药监”,在加强政府检验机构建设的同时,采取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实验室、购买第三方组织检验检测等方式,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检验检测体系。深化对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餐厨废弃油脂、医疗器械等监管重点的专项整治,推动“困扰监管、坑害百姓”问题的解决。突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食堂监管,保障儿童、学生、老人饮食安全。着力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网格化监管效能,构建全社会共治格局。
健全市场监测管理体系
“为加强上市蔬菜、水果质量监管,我们加大抽检力度,把日常监管和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测工作。”长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他们加大日常监测力度,将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和市果品批发市场纳入监管范围,每天对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实行每车必检、每个品种必检,基本上做到全覆盖。
开展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在重大节日、中高考期间以及地产蔬菜销售旺季,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和监督抽检。2012年,长春市农委对上市蔬菜、水果进行了4次例行监测和2次专项监测,共抽取了375批次蔬菜和水果样品,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蔬菜平均合格率达到98.2%,水果合格率达到98.9%。
加强上市秋菜的抽检。制定秋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委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对秋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每两公顷抽取一个样本。针对外埠进入长春市销售的秋菜,在上市期间,安排4台流动检测车,分别在市内秋菜集中销售点对无证的外埠秋菜进行现场检测,禁止销售不合格蔬菜,保证优质放心秋菜的上市供应。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市农委制定了《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成立了长春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一旦接到举报或得到线索,可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要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既要抓当前,更要顾及长远。为此,长春市农委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方法,逐步探索监管长效机制。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入手,建立健全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
在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我市逐步推行了《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产品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律制度》;以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识使用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实施,为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保障。
夯实食品安全之基
长春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总体目标,是以粮油、蔬菜、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安全为突破口,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为重点环节,以学校及其周边、城乡接合部、农村农贸市场、旅游景点为重点部位,以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保障,以加大财政投入为支撑,以社会共同参与为补充,以加强监管队伍和检测能力建设为保证,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机制,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努力营造齐抓共管氛围,逐步形成集中整治与常态监管相结合、传统监管方式与现代化监管方式相结合、应急处置与预防为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