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國科大附屬腫瘤醫院院長)譚蔚泓院士牽頭的課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及試劑的研發”獲國家科技部推薦進入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道。該課題是我省首個國家新型冠狀病毒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項目,也是全國300多個申報項目中僅有的2個獲批推薦進入應急審批通道的核酸現場快速檢測項目之一!現場快速檢測儀器》
與傳統實時定量熒光PCR核酸檢測不同,該項目基于自主研發的一種全新的核酸等溫擴增技術,實現了在同一溫度下,無需PCR儀、無需專業PCR實驗室、無需PCR復雜手工操作步驟、無需冷鏈運輸,一個小時即可完成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極大降低了檢測設備、技術人員的成本投入,具有準確率高、省時、簡單、安全等優點。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患者確診提供現場快速檢測手段,實現“樣本進,結果出”的現場快速檢測,解決“開蓋”問題,在目前檢測時長普遍在3小時的基礎上,實現80分鐘以內完成全流程檢測,極大緩解目前患者確診的檢測壓力。
譚蔚泓教授說:“我和我的團隊發明了一種便攜傻瓜式的現場快速分子診斷新技術,就是圍繞當前亟需開發能在社區及家庭應用的快速現場檢測技術,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和民眾在家庭、社區對感染病疑似患者進行現場篩查,實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重大疫情的就診分流,從而解決集中檢測造成的醫療資源透支和交叉感染的嚴峻問題。”
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尤其敏博士介紹,此次在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的積極推動和組織下,杭州優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疾控中心、溫一醫院、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融健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一流重點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共同組建項目研發團隊,設置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現場快速檢測試劑開發注冊、多中心臨床評價、家庭便攜式簡易檢測技術和試劑、臨床毒株變異性評估等四個子課題,將利用團隊成員單位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突破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關鍵瓶頸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安全高效檢測、早期發現和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金利儀器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