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ick:塑性應變比測量方法
1手動測定方法
在進行拉伸測試前,手動對原始標距進行標記,精度要求為0.2%。隨后,在標距范圍內至少選擇三個位置對初始樣品寬度進行測量,精度控制在±0.005mm,最終對三個寬度值取平均得到d0。然后,對樣品進行單軸拉伸加載到設定應變(載荷控制在屈服強度與最大力之間),卸載后,采用與上述相同方法對標距和寬度進行測量,利用上一節公式進行計算得到r值。
注意:該方法僅適用于均勻塑性變形材料。
2半自動測定方法
與手動測量的區別在于,半自動測量采用軸向引伸計進行樣品長度方向應變測量,而采用與手動測定法相同的步驟對樣品寬度變形前后進行測量(仍需要測量三個位置,取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用于計算r值的軸向塑性應變需要將引伸計測得加載狀態下的總應變減去彈性應變。
注意:該方法僅適用于均勻塑性變形材料。
3全自動測定方法
該方法將同時采用軸向與橫向引伸計對樣品在單軸拉伸加載過程中的兩個方向(軸向與寬度方向)變形量進行自動測量,因此,樣品無需加載到設定變形后卸載,可直接加載到最大力所對應延伸率或者拉斷。
該方法允許用戶測定多個變形量下的r值,或者在一定變形范圍內取平均r值,尤其對于非均勻塑性變形材料而言,由于其塑性變形曲線存在嚴重波動,無法通過單點法得到準確的r值,只有通過對一定變形范圍內的軸向-寬度方向對應曲線擬合得到更加準確的r值。
值得注意的是,2020版本ISO標準中對于寬度引伸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2006版要求單點寬度測量不同,新版標準明確要求寬度方向至少需要在三個位置進行變形測量,通過軟件計算得到平均值計算r值,從而可以得到重復性更好的塑性應變比,因此,大大提高了非均勻塑性變形材料的r值測量穩定性與精度。
(責任編輯:金利儀器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