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品前處理儀器:上海向第三方檢測機構開放質量風險檢測和監督抽查業務
今年以來,上海市閘北區質監局辦公室主任汪社教明顯感覺到比以往忙碌很多,加班加點工作更是常事。“要干的事太多了”,汪社教抱著一摞材料對記者說,發展檢測認證產業,是上海市閘北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截至去年年底,閘北區內檢測認證機構數量達到65家,集聚了TüV萊茵技術、TüV南德、DEKRA德凱質量認證、ITS天祥等一批國際知名的行業龍頭企業;檢測認證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突破20億元,占上海市當年度行業營業收入比重近20%。
在趕往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調研的路上,該局局長周宗波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市質監局已經出臺《進一步支持閘北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15條措施支持閘北區探索檢測認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檢測認證業務的市場化進程。比如,原先僅對市屬或國有檢測認證機構開放的產品質量風險檢測和監督抽查產品業務,今年將試點向閘北區有資質、能力強、信譽好的檢測機構開放。
“雷聲大,雨點更大”,周宗波坦言,眼下,質檢機構職能轉變、質檢系統簡政放權,加上市局為改革創新提供的政策支撐,我們對閘北區正在創建的“國家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爭取成為檢測認證領域的“自貿區”充滿信心。
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上海市質監局自貿區分局就調緊了工作發條,分局局長張力告訴記者,今年工作重心將改革創新,首先聚焦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在落實審批制度改革的各項要求中,《關于取消和調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部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發布,是首張由上海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行政審批目錄。
“在自貿區工作,既要打雷,更要下雨”,張力告訴記者,從3月1日起,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中小企業將取消中小企業計量檢測保證能力評定的行政審批。如企業有評定需求,可自愿向有關社會中介組織申請開展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對《企業標準備案》和《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簽發》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并公布在自貿區實施11項質監行政審批事項目錄。這是上海市質監部門的行政審批改革工作向前邁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今年的質量管理工作,既要打雷更要下雨,要向質量研究領域縱深推進,上海市質監局質管處處長劉剛介紹,根據質量發展規劃,今年要在質量數據的收集、質量教育工程、質量提升工程、服務滿意度測評等項工作中,通過3年行動計劃,穩步工作,一項一項抓緊抓實,未來上海的質量管理工作就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劉剛說,質監工作改革創新就是要打破一些制度慣性,比如,上海市質監局自2010年起連續多年實施服務質量評價工作,往年都是根據調研結果,向社會公布提供行業滿意度的排名和數據,然而2013年,上海服務質量測評進一步明確了從“結果導向”向“問題導向”轉變的工作宗旨,力求在測評工作中更多地發現問題、改進問題。
“以前我們在測評后,會看分數做排名,存在一定結果導向,2013年起,我們注重在測評中發現問題,將思路轉為問題導向。”
工作思路轉變后,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上,會基于上一年的問題及改進情況作相應調整。在反饋的測評報告上,會更加注重于分析問題與提出建議。
“測評及分析結束后,我們會把測評反映的問題反饋給行業主管部門或相關行業協會,便于各行業針對問題進行改進提升。
(責任編輯:jinliy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