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有著24個槽口的碟式芯片反應池內,滴流入1.5微升的樣品反應試劑,是否感染細菌、感染什么細菌很快就能揭曉。與傳統的常規檢測方法相比,該技術快速、靈敏、樣品用量少,儀器小巧便攜,在食源性微生物檢測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就是這樣一項遠遠優于傳統技術,甚至在國際上也是處于領先水平的自主創新技術,在國內市場推廣時卻面臨著重重門檻。”在不久前舉辦的科博會上,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科學儀器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欣介紹說。
自主創新技術用于食品安檢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食源性微生物檢測還是采用常規方法。傳統的細菌檢驗方法靈敏度高、費用低,能夠得到食品樣品中細菌數量和特性等方面的定性及定量結果。但傳統的檢測方法耗時費力,獲得結果通常需要幾天時間,并且要求所要檢測的細菌增殖為可見菌落。“培養基制備、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生化指標的檢測都增加了實驗室的工作量。”劉欣說。
“傳統方法檢測食源性微生物,一次只能檢一個指標,而微流控碟式芯片上的24個檢測通道,可以進行多指標的并行檢測。并且通道之間完全隔離,不接觸空氣,因此避免了交叉污染。”博奧生物集團轉化醫學研究院核酸試劑部副主任張巖博士介紹。
張巖介紹,基于核酸對細菌、病毒等進行檢測的晶芯RTisochip-A恒溫擴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儀(簡稱“晶芯”)主要采用恒溫擴增技術以及微流控芯片技術。微流控碟式芯片是博奧的專利技術,恒溫擴增儀是其第一款應用微流控芯片技術的擴增產品。微流控碟式芯片具有多指標并行檢測、樣品及試劑用量少的特點;而恒溫擴增技術,因為恒溫擴增反應不需要90℃以上的高溫變性過程,只是在50—60℃之間反應,并且微流控芯片的結構設計有液封的效果,反應液的揮發并不嚴重,因此具有各檢測孔反應均一、結果可控的優勢。
“這項設備是一個檢測微生物的平臺,同樣也應用于臨床檢驗,如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檢測以及農業、奶制品、水質等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張巖說。
食品安全檢測需要快速檢測
“目前我國的相關監管部門、消費者和食品加工企業對添加劑違法濫用、農藥殘留等食品化學性污染比較重視,對食品微生物安全問題卻關注不足。”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劉秀梅指出,我國在食品原料、加工工藝、監管水平和溯源能力等方面與歐美還存在差距。
《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曾提出,目前我國存在“監管能力較為薄弱,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需要”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快檢設備的配備和應用,提高抽檢針對性和效率,推進檢驗儀器設備自主化。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大大改善了檢測效率,彌補了傳統方法的不足。”博奧晶典科學儀器事業部市場經理王永貴介紹,快速檢測方法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縮短檢測時間。“雖然不能作為最后出具報告的確證方法,但是針對現實監管分散、樣本分散以及樣本量不均的狀況,使用快速檢測方法對樣本進行初步篩選后再對可疑樣本進行儀器傳統方法確證,可以大大提高檢測效率。”王永貴說。